主打凉皮、肉夹馍的连锁店向洋快餐看齐,越来越多的小吃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,西安美食在海外开分店……具有浓郁特色的西安小吃,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世界。
传承文化增添小吃韵味
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西安,街头巷尾的小吃越来越有“文化味”。
1月初,西安“肉夹馍”入选陕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让人们品尝这款纯朴美味又多了几分“滋味”。近年,西安鼎鼎有名的小吃被赋予应有的文化韵味,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西安饭庄、老孙家、德发长、春发生等“老字号”的烹饪制作技艺入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西北地域特色和悠久的历史造就了西安小吃的文化底色。集纳关中特色的西安小吃,以面食为主,有biáng biáng面、油泼面、臊子面、浆水面、老鸹撒等几十种,带着外地人难解的发音,记录了几千年的饮食文化。
传说为秦始皇喜爱并赐字的biáng biáng面,书写极为复杂,人们不得不为biáng字编了一个顺口溜:“一点飞上天,黄河两道弯,八字大张口,言字往里走,你一扭,我一扭,你一长,我一长,当中夹个马大王,心字底月字旁,留个勾搭挂麻糖,推个车车逛咸阳。”
小吃汇聚的西安回民街,是游客感受清真饮食文化的好去处。光顾这里的北京游客贾端说:“西安小吃美味独特,具有西北风情,特别是一些清真小吃做工细致,吃法多样,仅泡馍就有煮馍、水盆、小炒之分,处处感受到历史和文化。”
位于西安小东门里的永兴坊,成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的特色街区。这里展示经营三原金线油塔、岐山大刀臊子面、绥德黄馍馍、子长煎饼、宁强千棰酥、汉阴炕炕馍等数十种小吃。开业一年来,永兴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、文化演出超过200场。
从原生态的店面、工艺到标准化的制作、经营,借鉴西餐经营方式,让许多西安小吃更加卫生、精致和可复制。
走进西安南郊锦业三路一家“樊家腊汁肉夹馍”连锁店,店内装修简单大方敞亮,桌椅整齐,餐具消毒严格,厨师、传菜员均佩戴口罩和帽子,干净整洁。
“以前的泡馍总要叮嘱少盐少油,现在很多餐馆可以自选味道轻重。”西安市民张宏说。记者了解到,西安许多泡馍业的老字号均制定了标准化的制作流程,从原料的选择、烹制的流程、兑汤的比例皆有规定。
以“文化陕菜、透明厨房”为理念的西安百姓厨房餐饮公司,建立了集采购、生产加工、检验检测、包装、冷冻储藏、物流配送、菜品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化中央厨房,并坚持“拒绝味精”。董事长王伟说:“标准化保证了安全、健康和品质,同时,我们坚持保留美食特色,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。”
西安街头随处可见的“放心早餐”,以中央厨房和连锁模式经营,网点已有1000余家,早餐经营公司建立了2.6万平方米的封闭式食品生产加工配送基地。安全、卫生、快捷的早餐成为西安民生工程代表。
古老美食走向海外
品种丰富的西安小吃,能否像“沙县小吃”、“兰州拉面”一样走向全国,甚至海外?西安餐饮界的这一愿望,正在通过不懈努力,争取早日实现。
千年凉皮传承三秦厚重历史。发展迅猛的西安“魏家凉皮”,经营肉夹馍、凉皮等特色小吃,已在全国开设200余家直营连锁店、300余家加盟连锁店。
2015年11月中旬,在北京新街口的“汉唐春秋”餐馆,来自德国的汉娜女士对西安小吃印象深刻,特别是用红枣与糯米制成的甑糕。她说:“有机会要带给德国的朋友尝尝。”
餐馆负责人告诉记者:“很多外国友人来我们餐馆会点西安的甑糕、油糕、黄桂柿子饼,这几道甜点让他们对古都西安产生了‘味觉’记忆。”
大力推广西安美食的“百姓厨房”,不仅在海南开了分店,两年前还走向海外,在加拿大温哥华开了分店。西安百姓厨房餐饮公司董事长王伟说:“我们花了5年时间,从餐具、灶具、人员、食材等环节做足准备,让当地人吃到正宗的西安美食。
在许多国家,品尝正宗西安小吃已不是难事。曾在英国留学的西安人李庚豪告诉记者:“我在伦敦国王十字附近的店里,居然能吃到凉皮、肉夹馍,喝到地道的西安饮料‘冰峰’,真是太兴奋了。”曾在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留学的西安人陈璐说:“在悉尼的面馆,我能吃到正宗的西安油泼面和卤面,实在太开心了。”